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人才研究 > 

不妨给人才多些试错权

来源:大国人才 日期:2025-09-06

习近平总书记在《朝着建成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》一文中指出,“坚持培育创新文化,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基因,营造鼓励探索、宽容失败的良好环境,使崇尚科学、追求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。”创新从来都是九死一生,试错与调整才是成功关键。这要求我们要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和格局包容人才、宽容人才,赋予人才一定的试错权,鼓励人才大胆试、大胆闯,让他们在创新创造的道路上轻装上阵、建功立业。


创新就要敢闯无人区,然而现实中,部分领域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谈错色变的困境,人才试错空间被压缩。比如,科研领域,一些项目申报对待试错不够宽容,导致科研人员不敢挑战高风险、高价值的前沿课题,转而选择稳赚不赔的常规性研究;企业创新中,有的唯结果论,一旦研发失败,先锋闯将和创新人才往往面临降职、追责等;基层实践里,有的评价机制搞一刀切,个别青年人才怕栽跟头,宁愿墨守成规,也不愿探索试错。这种环境看似规避了风险,实则影响了创新和突破的可能,创新创造活力自然难以迸发。


赋予人才试错权,本质上是对创新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尊重。新时代的创新,比以往更加艰难,在成百上千次的实验中,失败和错误很难避免。要允许各类人才在创新过程中犯错,给予人才多些试错权,让他们少些顾虑负担、多些潜心研究,才能激发突破常规、大胆探索的勇气,让创新火花得以绽放。相反,如果对错误零容忍,人才在工作中就会如履薄冰,不敢越雷池一步,放不开手脚大胆干,创新脚步也会就此停滞。


给人才多些试错权,要积极营造一种鼓励创新、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。一方面,要夯实保护人才的制度硬保障,建立具体清晰的容错清单,明确哪些错误可以包容、哪些底线不可触碰,防止拿容错当保护伞,搞纪律松绑。另一方面,要提升宽容待才的文化软支撑,打破以成败论英雄的单一评价标准,倡导允许探索、宽容失败的社会共识,让人才感受到人才敢创新、组织敢宽容的发展环境,从而卸下思想包袱,轻装上阵投入创新实践。


赋予试错权绝非纵容乱作为,而是在可控范围内的激励担当。要健全风险评估机制,对试错项目进行科学论证,及时发现和纠正人才在试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,避免盲目投入导致资源浪费,确保试错的方向正确。试错也需要边界约束,没有边界的试错是冒险,有边界的试错才是探索。在守住底线的前提下给予试错的自由空间,既能有效防范重大风险,又能激发创新活力,这才是试错权的应有之义。


(来源:大国人才)


版权所有:河南省人才学会 Copyright 2015
地址:河南省郑州市科学大道100号 邮编:450000
豫ICP备2023003296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