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加快高水平对外开放
日期:2023-06-27
来源:河南省人才学会
摘要: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,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,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、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。为此,要加快推进贸易强国建设,要把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根本遵循,依靠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,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全球价值链位势,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增强企业国际竞争水平,切实以高质量发展解决对外开放进程中的各种深层次问题。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,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,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积蓄强大动能;要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,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全球价值链位势,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发展引擎;要以高质量发展为遵循,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增强企业国际竞争水平,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激发强大活力。
关键词:高质量发展;高水平对外开放;自主创新;全球价值链
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强调,“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任务,在全面深化改革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、提升科技自立自强能力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、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继续走在全国前列,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。”走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,加快推进贸易强国建设,要把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根本遵循,依靠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,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全球价值链位势,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增强企业国际竞争水平,切实以高质量发展解决对外开放进程中的各种深层次问题,加快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。
一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,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,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积蓄强大动能
科技创新是国家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所在,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。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,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加快科技攻关,培育壮大经济发展的新动能,提升中国高水平开放的“底气”。
一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机遇,促进高质量发展。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催生了新产业、新技术和新业态,进一步加快了全球高端创新要素和创新资源的全球流动。我国要牢牢把握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和全球经济结构重构这一机遇,积极融入和主动布局全球创新网络,重点关注全球科技竞争和产业竞争的趋势,充分利用国际创新资源,不断培育以技术、品牌、质量、服务为核心的外贸竞争新优势,催生更多中国原创科技成果。
二是强化国家重大科技战略与创新领域国际合作。要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区域性创新高地,加快实施一系列创新型强国的重大科技项目,加强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科技攻关。瞄准世界科技前沿,继续加大力度建设国家技术创新中心,提出全球性创新议题,加强国际组织方式、国际研发支持、国际科技平台建设,完善协同创新机制等环节的密切配合,弥补国内研发能力不足的短板。
三是突破重要领域的“卡脖子”技术。部分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、重大原创性成果缺乏,是我国深度融入全球价值链参与国际竞争的最大短板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“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,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。”要加强关键核心领域的技术突破,盯紧重大创新领域战略性、前沿性、颠覆性技术发展,集中精力在人工智能、集成电路、重大装备、互联网、云计算、新材料、军事关键核心技术等高新技术的技术投入,以突破重要领域的“卡脖子”技术,增强中国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和核心竞争力,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营造更为安全可靠的环境。
二、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,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全球价值链位势,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发展引擎
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,加快建立和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,重塑我国产业竞争新优势,提高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,是建设贸易强国的必然要求。
一是以发展实体经济为重点,推进制造业持续健康发展。“十四五”规划提出,“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,加快推进制造强国、质量强国建设,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,强化基础设施支撑引领作用,构建实体经济、科技创新、现代金融、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。”因此,要发挥实体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中流砥柱作用,夯实实体经济的根基,把发展制造业摆在实体经济的基础性地位。实施新一轮制造业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工程,努力加快发展先进高端制造业。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、高端装备与材料、生物技术、先进半导体、机器人、新能源汽车、智能系统、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等密集型制造业发展,提高我国制造业在全球的竞争力,为加快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发展新引擎、提供新动力。
二是加快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,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。以技术密集化为特征的产业结构正在重塑全球产业体系,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,培育新兴产业,改造传统产业,打造竞争新优势,为推动我国在全球价值链攀升提供重要动力。打造一批大、中、小创新型产业集群,加快推动互联网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数字产业发展;吸引全球高端生产要素,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数字产业集群,构建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引擎,促进我国产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,增强在全球产业链、价值链上的位势。
三是打造全球高质高效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。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稳定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内在动力,加强全球产业链合作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支撑。从国内上看,我国要以夯实供应链基础为主线,以区块链为抓手,出台有力政策促进和保障国家大、中、小企业运转通畅,打造一批高度集聚、紧密协调、集约高效的产业链集群,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自主可控能力;从国际上看,要打造开放、高质、高效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,进一步完善全球产业链合作机制,通过减免关税、取消壁垒等方式打通跨境物流通道堵点,增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协同能力,促进供应链运转顺畅、安全,防范产业链供应链突然断裂带来的全球性重大风险。
三、以高质量发展为遵循,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增强企业国际竞争水平,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激发强大活力
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、是对外开放的微观主体,在与国外跨国公司开展合作与竞争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。
一是打造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。创新型领军企业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,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要培育一批核心技术能力突出、集成创新能力强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,打造一批科技龙头企业、高新技术企业,增强我国企业的国际市场开拓能力和国际竞争力;打造一批创新能力强、市场占有率高的“专精特新”和“小巨人”企业,推动领军企业在更大范围、更高层次上参与全球资源配置。
二是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品牌。要加快自主创新能力创造和研发核心技术,解决影响产品品质提升的关键共性技术问题。要加快实施品牌战略,全面强化企业质量管理、开展品牌提升行动,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知名品牌的中国企业,打造更多高质量的享誉世界的“中国品牌”,推进自主品牌建设,助力贸易高质量发展。
三是培育一批高水平的世界级跨国公司。中国要培育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全球竞争新主体,助推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本土大型公司走出去,鼓励支持本土有强实力的企业到国外设立生产基地、研发及技术交流合作中心和跨国生产经营网络。不断吸引更多的高端创新要素,推进国际产能合作、深化国际资源开发,增强本土大型公司整合全球资源的能力,把握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整合重构和分工体系再造的重要机遇,提升我国跨国公司的国际竞争力。